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

為什麼要做獨立記者?

《本文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演講內容》

文‧朱淑娟2014.9.4

我跟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素不相識、也幾乎沒有採訪過醫療新聞,但有一天傳來他邀請我到院裏演講的email,我一方面對於這個邀請感到驚訝,另一方面基於對這位長期推動人道醫療長者的敬重,很快就答應了這個演講。

這也是我第一次到醫院演講,該講什麼呢?事先問過我的好朋友、台大醫師許立民:「你們醫生比較想聽什麼?」他說:「你就講你自己啊,講你從大報記者變獨立記者所經歷的種種,那就很精彩了。」

我想也對,不同的人生經驗可以互相啟發,更何況醫生跟記者,僅管職業不同,但工作的態度、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,那就是:促進社會進步、實現社會正義。於是我把講題訂為「我為什麼要做獨立記者。」


一開始黃院長在致詞時說:「在小小的醫院裏面,不能不去注意在外面發生的事,於是請了許多做我們眼睛、耳朵的人來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,對醫院同事是很重要的,思考如何以社會一員,在醫療之外,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。」

聽他這樣講,我就更有信心去說說自己的採訪心得,我談到種種傾斜、不正義的事件,包括:高雄氣爆事件、以及事件之後,已經飽受汙染的高雄市大林蒲,變成石化專區的討論焦點,因此衍生的環境不正義。

我也談到石化專區的問題從六輕就可得到證明,當全球對於汙染產業限制在自給自足的同時,我們要思考的是石化業不是從哪裏搬到哪裏、而是檢討國家石化業的發展,特別是我們的石化產品有一半以上是外銷。


環境汙染引發健康受害

我也談到土地徵收的浮濫,地方政府透過地價轉換獲利,簡單講就是用百姓的財產發財,更何況從前營建署長葉世文的弊案看到政商合謀的貪贓罔法。還有包括國土規畫、水資源、有毒廢棄物棄置的問題等等。

很意外的許多醫師平常都很關心環境問題,因為跟環境汙染直接連結的就是民眾的健康,而醫生就是直接見證環境影響的一群人。一位醫生跟我分享,這些年來他有許多新增的肝癌患者,許多都來自雲林,他說他大致了解問題所在,因此對這些來自雲林的患者更加心疼、也更加照顧。

另一位醫生說,最近也發現彰化女性肺腺癌的發生率很高,他提到細懸浮微粒PM2.5的影響並直接跟我說:「這很明顯空氣中一定有什麼問題,空氣、廢水、土壤,再這樣汙染下去,還要死更多人的。」

也有醫生當場遊說我,報導的重點應從環境議題衍申到健康議題,因為健康跟每個人切身有關,或許能讓人更多人重視環境汙染。


獨立記者如何不再稀有?

黃院長提到調查報導的重要性,他舉例,美國煙草問題,如果沒有調查記者把真相報導出來,煙草公司將更得逞,發揮他們對社會最壞的影響。 政治也是一樣,美國政治比較乾淨,就是因為有很多調查記者,台灣卻很少 

而從我的部落格「環境報導」已經累積120萬點閱來看,深入的報導的確是有人看的。媒體不要再自以為是餵讀者膚淺的新聞(或根本稱不上是新聞)

最後我談到,五年前我決定當獨立記者時想要實驗四件事:(1)獨立記者能不能不倚靠組織而存在。(2)能不能突破組織困境,發揮新聞影響力。(3)能不能實現新聞價值。(4)能不能成為一種職業(有合宜的收入)

而我五年的實驗結果,證實前三項是肯定的。至於第(4)點,我卻有所保留,因為要產製精緻的報導成本是很高的,需要很多資源。但事實是,獨立記者需要獨立負擔這些資源,但賣報導給媒體的稿費卻相對低廉。在這種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的情況下,如何鼓勵更多人投入是一大問題。

黃院長說:「朱小姐是稀有動物,但要不要再繼續稀有,還是應該要影響更多人加入?」他的問題,其實也是我的問題。

也或許我應該修正獨立記者「自給自足」的觀念,承認獨立記者(媒體)本來就是不可能賺錢的行業,尋找社會的捐助支持。有醫生也直接勸說我:「本來就是這樣,相信這個社會很多人會支持,重點是讓我們的新聞品質更好。」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